從體驗出發,傳統老證券設計創新的轉型心法大公開 - 專訪大慶證券體驗長 Jill Shih 施子薇
分享採訪:Yuning Kao, Jeff Sia
撰稿:Yuning Kao
走入採訪地點大慶證券台北總公司,歷史的痕跡在建築物上展露無遺。平時白天是投資客的日常,下單交易、團聚閒聊,完全看不出在裡頭正進行金融業的變革轉型。
過去都在新興科技界打滾的 Jill Shih 施子薇,是本次 IxDTW 年會「如何在組織中推動設計」的講者,也是大慶證券的體驗長,個頭嬌小但一進採訪室就熱情的和採訪團隊打招呼閒話家常,讓人一見如故地被帶入親切溫暖但強而有力的氛圍。
究竟 Jill 為何加入一般人認為傳統的證券產業呢?以及擁有豐富經驗的她,是如何看待和選擇她的職涯路徑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Jill 怎麼說!
為台灣做點事!運用過往經驗影響傳統產業,讓世人生活更美好
相信在體驗設計圈或科技圈的人對 Jill 並不陌生,心理學、資訊科學碩士背景,在趨勢 HIE 部門開啟使用者體驗的旅程,長達六年的時間內接觸了全面的使用者體驗,包含使用者研究、互動設計、視覺設計到原型設計、技術手冊、包裝盒和品牌行銷等,而後在北京微軟、Cheetah Mobile 服務,除了建立使用者體驗團隊外,更透過 PM 、Product Owner 的專業,養育了許多高曝光率的產品服務。
在北京待了十年後,Jill 面臨生涯的轉捩點,不確定下一步想要做什麼的她提出了離職,一方面思考著下一步的方向,一方面也帶著年邁的父母環遊世界。趁著空檔,Jill 的第一項職涯驅動力逐漸清晰,「我要為台灣做點事、回台灣貢獻」,因此回台灣後加入一間本土區塊鏈新創,儘管擁有好題目與好團隊,該間新創最後仍以失敗告終。但 Jill 的第二項職涯驅動力也隨即浮現,那就是「運用過去所學的科技、體驗設計、產品,去影響一個龐大的傳統產業,同時也能讓許多人生活變得更好。」Jill 說回想起來,她大概花了兩年時間想清楚她的驅動力為何。
而在當時,大慶證券的邀約符合了 Jill 這兩項核心驅動力,身為欲轉型的台灣傳統證券商,加入其戰隊無疑是為台灣所貢獻,而金融業所影響的層面廣泛,雖是人人都會接觸到的金錢投資,但繁雜的金融商品對一般民眾來說,著實的拉高進入門檻。因此,該如何運用過去的經驗,結合科技和設計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金融商品、使眾人變得更富有,這新挑戰使儘管對於金融知識不熟悉的 Jill,也願意加入大慶證券來一起改變、設計未來的金融。
你願意跟他工作十年嗎?設計創新首要關鍵是「人」的價值觀
大慶證券雖為 32 歲老字號證券商,但意外的心態上非常的新創,怎麼說呢?
在組織上他們採取扁平的架構,鮮少的上下階層,彼此都是夥伴 (Partner),均是和 Jill 有著相同兩項驅動力,為了夢想而來到大慶。他們認為,在這快速成長的環境裡,在哪個階層不重要,重點是團隊能做出什麼作品,只要互相信任、發展好、舞台變大,每個人都會一起成長。也因此他們相當重視夥伴的特質,重視「價值觀是否相符」。
該如何找到價值觀相符的夥伴呢?Jill 分享徵才中相當特別的是,他們在面試後,都會問彼此一個問題:「你願意跟他合作、共事十年嗎?」,十年聽起來長得不可思議,但他們認為,由於目前遇到的困難挑戰都是未知的,若只單看專業能力,儘管能解決眼前的問題,但若兩年後問題不一樣了,那項專業能力或許就不再這麼重要。但若是價值觀彼此相符,這時就可以更有自信的說「不論遇到什麼樣的挑戰,我們都可以一起克服!」,只能心是在一起的,就更有機會克服越艱鉅的困難。
32 歲老新創不怕!心態對了,轉型創新終會水到渠成
由於對於人才的選擇相當重視,目前夥伴們的心態 (Mentality) 也相當一致。
當問到 Jill 體驗設計在大慶證券的成熟度為何時,原以為會一面倒的聽到傳統金融業推動創新時遇到的溝通問題、繁複流程的限制等,但 Jill 卻回應「設計在大慶證券可以說很成熟」。
成熟之處在於夥伴們對於「以客戶為中心」的心態 (Mentality) 一致,大慶證券有一群很不一樣、很特別、跟 Jill 有相同兩項驅動力的夥伴,會非常認真的討論對客戶的價值為何、拼了命地僅為了捍衛客戶的權益,因此不需要在花力氣溝通「需不需要犧牲一點點的使用者體驗來多賺點錢,僅需要考慮是否對客戶來說是利益最大化。」雖然目前大慶證券總人數不多,全公司僅 380 人,還包含著 12 個分公司的營業員、後台人員、經理等等,但都是帶著一樣的願景與夢想前來 (若想看更多夥伴們的背景故事,可以追蹤 大慶證券 的粉絲專頁。體驗設計心態在內部的成熟度是相當完善的,因此對於想做轉型、做設計創新的人來說,大慶是一塊很不容易的肥沃土壤,即使目前才剛開始傳遞 UX 的方法,但是核心的心態對了,在帶入轉型創新的流程上都相對容易。
儘管在心態上有相當高的成熟度,但 Jill 也坦言,目前不成熟的一面在於:目前設計師人手並不足,需要徵求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!目前團隊內僅有 2 位 UX Designer, 但要做的事情相當多。儘管同事們知道體驗設計很重要,但對於 32 歲老新創來說,目前還在轉型初期,實際上要「做什麼事情」團隊還在實驗、理解彼此的合作模式,也在探索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做減法。Jill 說道,大慶證券的董事長 Hank 也不斷地強調:「我們要做 Few but big impact 的事情。」必須要先挑出最重要的事情,把他做到最好,樹立一個標竿,團隊才會知道期待在哪裡,因此如何聚焦 Make impact,對 Jill 來說是目前的挑戰之一。
此外,在團隊建置上,如何帶領團隊用好的步調往前發展、成長,也是目前 Jill 面對的困難。既使招到了 10、20 位設計師,這團隊承受得住嗎?有沒有一個好的人才梯隊是可以讓資深帶中級、中級帶新鮮人,一起培養人才?對於新上任的體驗長 Jill 來說「如何在適當的時機、準備好足夠的資源,推出很好的作品,不要讓大家失望,才是最大的挑戰。」
儘管跨足不同產業,「優化產品體驗更好」的理念始終不變
當問到 Jill 在各產業中進行體驗設計時的差異時,Jill 分享可以依照產業分為三個階段:在傳統軟體產業上需要花更多時間測試和了解使用者;在小步快跑的互聯網只要做到八成,剩下上線後看數據做分析更準確。「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」;而金融業則需在既有體制的限制下去理解公部門和客戶的需求,要學會「How to work with constrains」,透過同理心互相溝通來突破原有的限制,共同做出創新。看似不同,但做的核心事情還是不變:用盡一切方式來讓產品體驗更好。
Jill 也分享在她的體驗設計職涯上,不論是作為互動設計師、UX Director、PM、VP、產品長或是體驗長,她都極力推進產品體驗。或許不同角色需要的 Domain Knowledge 不同,但若她認為體驗低於原本的預期,不論是搜尋時間長短或是硬體規格等技術細節,她一定會追到底!由於體驗本來就是包山包海,看似有些雞婆,但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讓產品更好,不會因為職位而影響到她的推動力,「我從來沒有很在乎我是什麼職位,我都一樣很吵」Jill 笑著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Stay Hungry, Stay Foolish 不安於現狀,持續挑戰極致
最後,提到理想中的團隊樣貌,Jill 認為希望團隊的文化是「永遠想挑戰自己的極限」,不要安於 90 分,不斷思考「這樣就夠了嗎?可能在台灣也許是第一了,但是在世界上是第一了嗎?」唯有保持這樣的心態和觀念,才能挑戰極致。
也是因為這樣的心態,Jill 分享她會給剛出道的自己一句話是:「Stay hungry, stay foolish」,笑著稱說自己的內在驅動力就是「我要跨出舒適圈!」正因為世界變化很快,自己必須要保持謙虛,不能自滿才能持續學習。回想過去儘管職涯不斷地轉換,但這之中都有一些共通點,那就是想跨出舒適圈的心境。Jill 舉例,就像在舉重般,剛開始去片草不生的地方建立團隊,會相當辛苦,需要用上許多力氣鍛鍊肌肉,但當團隊建起來後,稍微輕鬆了些、啞鈴開始變輕了,這時自然會想去換一個更重的啞鈴、不一樣的挑戰。
正是因為這項核心驅動力,讓她可以一路走來遇到不同的人、見到不同的風景,成為了現在的她。
後記
小小的身子但充滿無窮力量,看著 Jill 的職涯路程,也給我很大的啟發,在每個專業上紮穩腳步後再轉換到新的產業或職位,誰說轉換跑道就要重新歸零?運用過去不同角色、不同專長的歷練,都只專注在一件事:使用者體驗,並將其上發揮得淋漓盡致。心態正確,UX 精神在哪都可以發揮,不論在哪,有自己的核心驅動力,就會走得精彩和踏實。
歡迎到大會上來聽聽 Jill 的分享,或是對金融業轉型有興趣的朋友,也歡迎加入大慶,和他們一起改變明天的金融!
Credit
撰稿者:Yuning Kao 高妤寧 / yuni.kao@ixda.org.tw
採訪:Yuning Kao, Jeff Sia
攝影:Duncan Hsieh, Laura Chen,
Min Liu, Tiras He, Judy Fan
編輯:De Jiun Lee, Leona Lin
✍ 看更多精彩的講者會前專訪:(依發布時間排序)
▶ 陳潔如 Sabrina Chen / 若水國際/Flow, Inc CEO
▶ 唐玄輝 Hsien-Hui Tang / 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 教授
▶ 呂奇晃 Chaz Lu / 青蛙設計 frog design 執行設計總監 Executive Design Director
▶ 陳凱翔 Kevin Chen / One-Forty創辦人
▶ 費樂理 &林思玲 Larry Philbrook / 文化事業學會 ICA (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) 引導師
▶ 石田智絵 & 林靜瑩 Ishida Tomoe & Chingying Lin / Neuromagic Facilitator
▶ 王冠人 Kevin Wang / Amazon Web Services Product Designer
▶ 陳翰申 Han-Shen Chen / Amazon Web Services Taiwan Limited Product Design Lead
▶ 吳庭安 T.A. Wu / 春池玻璃 W 春池計畫主理人
▶ 曾韻如 Rice Tseng / Grab Principal Product Designer
▶ 郭正澔 Nelson Kuo / 唐碩體驗創新諮詢 TANG Consulting 新空間體驗執行總監/策略師
▶ 曾文杰 Parks Tzeng & 邱司唐 Dorian Chiu / 華碩電腦 華碩設計中心 使用者經驗設計處 副處長 & 設計經理
▶ 張志祺 Chih-Chyi Chang / 簡訊設計 共同創辦人
▶ 林鑫保 Oliver Lin / 台灣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
▶ 林華慶 Hwa-Ching Lin /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局長
▶ 郭藺瑩 Lydia Kuo / Verizon Media Senior Design Manager
▶ 唐聖凱 Sheng Kai Tang / Microsoft HoloLens 首席設計師
▶ 石井裕 Hiroshi Ishii / MIT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Professor
▶ Alan Shen / Riot Games Principal UX Designer
▶ 許竣棠 Neo Hsu / 台灣國際航電 Garmin 使用者經驗部主任
▶ 陳威帆 Taco Chen / 四合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暨製作人
▶ 王千睿 Manfred Wang /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
▶ 蔡偉彬 Gary Choi / 羅技電子 Logitech 資深設計經理
▶ 黃帥豐 Steven Huang / 明基電通數位生活設計中心使用經驗設計處 處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