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設計師到設計長,不可不知的關鍵能力 — 專訪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、前明基友達集團設計長 王千睿

Yuning Kao

Yuning Kao

2021/3/21

採訪:Yuning Kao, Youga Chang 撰稿:Yuning Kao  

「國際級影響力」、「謙虛」和「幽默」是我們對 Manfred 的整體印象,採訪過程中時不時地出現爽朗的笑聲,Manfred 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樣,熱情的和我們分享他豐富的職涯旅程。

manfred_01.jpg

圖片來源:IxDTW 團隊

Manfred Wang 王千睿教授現職為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系,並兼任佳世達科技 (Qisda) 資深創意顧問,過去曾任職於德國 Porsche 、工研院、宏碁設計總監,以及明基 BenQ 品牌的推手,在豐富的資歷下享有「華人第一工業設計師」以及「台灣第一個設計長」美譽。除了身為業界的資深設計前輩之外,對於台灣的經濟教育也不遺餘力 ,Manfred 長年在經濟部、教育部擔任諮詢委員一職,同時亦建構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並作為董事。

就讓我們帶大家來看看,擁有完整產、官、學、研四個領域協助的 Manfred,是怎麼看待自己過去的職涯旅程,在任職不同階段:設計師、設計主管和設計長時著重的能力有什麼不同?此外,在面對變動的未來,設計師們又該怎麼維持核心競爭力?

「改變台灣設計環境」帶領團隊從零打造國際級設計中心

1995 年時,正值設計在台灣才剛起步,Manfred 剛從工研院轉至宏碁子公司擔任設計總監,回想當初的想法,「因為到大公司的影響力和聲量可以比較高, 才有可能慢慢去改變台灣的整個設計,這也是我加入的主要原因。」在當時就抱持著改變台灣設計的想法,是職涯前期就深植在 Manfred 心中的觀念。爾後逐步成為了宏碁品牌的設計總監,而在集團分家時則被派任至明基,協助 BenQ 品牌的建構,當時明基董事長李焜耀給予他的任務,是打造國際級的設計中心,雖然董事長願意充分給予資源,但這對當時公司內不到 10 人有設計背景的 Manfred 來說,著實是項不易的挑戰。

manfred_02.png

講者當時參與的產品圖; 圖片來源:由講者提供

首重團隊合作,多元組成與好默契是團隊向前的關鍵

從設計師到設計主管,Manfred 提及成為主管後,不只是設計能力,他更體會到帶領團隊合作的重要性。當時的他,團隊的建立上相當重視「組成多元性」和「團隊氣氛」。招募面試時刻意避開同一學校、同一領域,目的是讓彼此可以互相學習,他也 曾特地讓各國的設計師互相至彼此的國家共事,譬如在 BenQ-Siemens 時期讓德國的設計師到台灣來,在週末時團隊也會一起旅遊玩樂,以加深彼此的溝通和互動。當時的他們,在快速建立良好的印象和感情後,不到半年間,團隊就一起設計了許多不錯的產品,也被歐洲財經報刊評比為「僅次於 Nokia 的設計團隊」,對於當年時空背景來說,是相當不錯的評價。

manfred_03.jpg

明基西門子慕尼黑設計團隊; 圖片來源:由講者提供

「要使整個團隊向心力強,必須讓大家認為不是在幫我個人做事,而是我們一起共同完成某件事、這項榮耀是屬於大家的。」Manfred 分享帶領設計團隊的經驗,當這些功勞被中性化、階層性不那麼高時,如此一來團隊的氣氛就會變得比較好,從他口中,著實聽到了一個非常熱愛自己團隊,以團隊為驕傲的設計主管。

Work Smart 體驗生活,才能做出符合 Lifestyle 的產品

至於在設計氛圍上,Manfred 提及台灣設計團隊工作都相當的努力,但是有時品質卻沒成正比,他分析後認為,台灣人都是「Work Hard」,不像歐洲人強調「Work Smart 」。因此如何不加班地盡力去體驗生活,不論是登山、運動等,多接觸自己以外不同的族群,理解他們的想法和背景脈絡,透過培養同理心,更理解目標客群的同時,也會將想法反映在設計上,創造出更符合 Lifestyle 的產品!

設計師的價值不只在設計,更是問題解決與商業利益的推動者

此外,詢問他歷經不同職位的經驗後,對 Manfred 來說設計師們最不可或缺的能力為何?他提及其一是「邏輯與分析能力」,設計師若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,甚至能推動公司的商業價值。Manfred 以當時協助掃描機技術發展新應用為例,必須得先層層分析掃描機被取代的主因,「是市場上不再需要掃描機了嗎?還是被什麼所取代了呢?」後來他們推演出設計關鍵:雖在年輕人族群裡,掃描機已完全被數位相機、手機所取代,但對於銀髮族、家庭主婦用戶卻仍然存在著市場價值,他們是最有時間去整理過往的實體照片,甚至嘗試將相片數位化,不過他們是數位落差最明顯的族群,因此設計團隊當時設計出低科技進入門檻的產品,只要簡單地按按鍵,就連長輩都可以花三秒鐘就能完成得到相片電子檔案。在當時,這項新產品推出,讓掃描機的業務範圍也隨之擴展且因此提升。 Manfred 和我們分享,設計師的價值不只在設計而已,更是「問題解決者」,也是能夠「推動商業利益重要的一環」。

manfred_04.JPG

掃描機產品; 圖片來源:由講者提供

透過設計策略轉型,將傳統 LED 轉型為精品燈飾

隨著職位上升,從設計師、設計主管一路到了設計總監和設計長,這時的他轉變成必須思考著「如何整合」、「如何擬定策略」以及「如何轉化為共通語言」。必須將設計整合著商業思維,在各個維度全盤考量後,轉化為其他不同專業背景的公司同仁也都能聽得懂的語言。從單個成功案例開始累積,當逐漸累積出越來越多成功案例後,才能有效地說服公司設計所扮演的角色,不單單只是設計,更能為公司帶來價值以及競爭優勢。

Manfred 以過去經營精品燈飾為例,當時被指派要改善傳統的 LED 產業,他與團隊們想了許多的提案,最終選擇以風險最低的「精品燈飾」為出發。當時他們思考著,台灣雖為 LED 燈源主要供應商,但多以提供歐美國家更換原有的白幟燈泡為主,若能把過去燙手的燈泡,轉換為不會燙的 LED 燈後,由於能夠觸碰發光,是不是就能做出更具互動性的燈飾呢? 此外,若往精品燈飾發展,還能夠協助公司找到新的品牌市場定位、及拓展不同類型的全球行銷網絡,如此一來,不僅現有的市場形式,未來還能夠推出更多的精品品牌。

manfred_056.jpg

LED 產品設計; 圖片來源:由講者提供

「所有的產品設計重點,都在於如何創新應用。」Manfred 以 3M 失敗的黏膠轉變為便利貼,以及拍立得被 fujifilm 重新包裝後成為更具魅力的商品為例,設計最重要的角色不僅在於優化使用操作,也同時在於如何在商業上找到更好的切入點。現階段的台灣產業仍然面臨著許多轉型的問題,如果設計可以提供不侷限於原本設計的能力,相信在公司內的定位就會變得很不一樣。

你的設計締造多少影響力?國際賽事得獎的首要關鍵

除了自身過去各職位分享外,Manfred 受邀擔任過德國 iF Design Award、日本 Good Design Award、香港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、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…等國際知名設計大獎評審的 Manfred 也和我們分享他在國際賽事中評比時的重點。

manfred_07.png

2020 金點設計獎決審評審團

普遍國際競賽評比的五大指標:想法、造型、機能、差異性、影響力。 但最重要的是,你的設計對產業、社會、生活的影響力有多大

他以 G-mark 大獎中印象最深刻的兩個全場大獎作品為例,第一項是日本污水處理的 智慧循環系統,此項產品能過濾高達 90% 的污水再利用,對於缺水或是相關的災區是偌大的影響力和貢獻;第二項是 fujifilm 專門設計給愛滋病患者檢測肺結核的器具,由於愛滋病患者難以產生唾液,因此他們嘗試利用尿液來檢測肺結核,透過簡單的操作,加上可拋式照相機既有的模具包裝,將本身的化學技術、機構重新結合成新的應用。由於成本低廉、檢驗效率快速,此得獎作品實質對第三世界國家帶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。

manfred_09.jpg

圖片來源:2019 日本G-Mark Diagnostic Kit; 2020 G-Mark 日本智慧污水處理系統

在就讀德國研究所通過口試時,他的指導教授 Richard Sapper 送給他的一句話:「如何創造未來的美好世界,掌握在你手中。」剛開始的他還無法意會,但之後漸漸可以體會到,原來設計足以改變整個世界,就像他和我們分享的這些得獎作品一樣。

下一個十年:設計師不能只看現在,更要能推測未來

至於在現今如此變動快速的設計環境底下,Manfred 認為設計師要「慢慢學習往後看 ,推測未來!」他以當時德國汽車開發為例,大改款車型從研發到市場導入須歷經八年,等到那時世界已經改變不少,就算是軟體產業,一年半後的世界也不盡相同。因此設計師不能只收集現在的資料,儘管可以從使用者訪談中得知需求,但無法得知未來的期望。

從八大構面剖析,如何培養推測未來的能力?

「推測未來」一開始聽到時覺得有些抽象,但 Manfred 和我們分享可以透過八大構面 「自然、人口、社會、文化、經濟、技術、政治、法令」來推測未來模樣。舉例來說, iPad 就是透過次級資料,推算八年後技術是否成熟,而決定上市時間,譬如說透過 出生率、新興國家的成長率、氣候變遷等等。

如果從文化及藝術史來看,Manfred 説亦可以看出曲線,在不同時代背景會有不同風格特色,去推算未來的趨勢走向,因為人性是不變的,若想要推測未來,必須先知曉過去,可以去看其他時代環境具有何種特色,來推算人們的反應、主流和次文化的興起與變動,以此判斷要加入的元素。

聽著 Manfred 解釋也認為,若以各個構面去推測未來就相對不那麼抽象了!過去台灣產業往往都只是跟隨著潮流走,但未來若有推測的能力,就更能去判斷在何時推出什麼樣的應用,會是適合的。(至於其他的構面,就讓我們期待十年大會 Manfred 的分享吧!)

「看遠一點」不只時間看遠,空間也要寬廣才能拉高格局

最後,Manfred 給剛踏入設計領域的學生和設計師們建議:「看遠一點,鼓勵大家去國際名校增廣見聞,強化自己的能量與歷練,和厲害的人互相切磋、刺激,格局也會不同,經過長期累積後,影響力將會更加提升。」除了要推測未來、時間看得遠之外,空間上一樣要看得寬廣,格局拉高,不讓自己受到限制,如此一來視野看法也會自然有所差異。

但最重要的是,設計師需具備的「同理心」、「分析能力」和「問題解決能力」這些都不會改變,設計中搭配思考「影響力」,從時、空不同的角度去考慮細節、推測未來。

寫在專訪之後

那天採訪 Manfred 之前,其實心裡蠻緊張的,雖然知道 Manfred 相當地親民,但畢竟是資歷豐富的設計前輩 (光是看到「台灣第一個設計長」和「華人第一工業設計師」 這稱號就要跪了),不免還是擔心措詞不當或是表達不佳。但整場將近兩小時的採訪 ,Manfred 不斷的「我沒那麼厲害,就是跟著團隊一起」、「只是誤打誤撞而已」、 「還好啦」,時不時地燦笑充斥在對談中。讓我們更加地認為,身在老師的團隊裡是相當幸福的!有著專業經驗的指導,字字句句都戳中要點又深入人心,但又像老戰友一樣地能一起向前邁進。 就像一開始提的「國際級影響力」、「謙虛」和「幽默」是我們對 Manfred 的整體印 象,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夠像他一樣專業又溫暖!

manfred_10.jpg

圖片來源:IxDTW 團隊

希望看到專訪最後的你,對於這篇的分享有所收穫。歡迎和我們一起來思考,在下一個十年,我們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期待聽到你們的想法囉!

manfred_11.png

講者與採訪團隊合照;圖片來源:IxDTW 團隊

Credit

撰稿者:Yuning Kao 高妤寧 / yuni.kao@ixda.org.tw

採訪:Yuning Kao, Youga Chang

攝影:Liangzhu Lin, Duncan Hsieh

編輯:De Jiun Lee, Leona Lin

       

✍ 看更多精彩的講者會前專訪:(依發布時間排序)

陳潔如 Sabrina Chen / 若水國際/Flow, Inc CEO

唐玄輝 Hsien-Hui Tang / 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 教授

呂奇晃 Chaz Lu / 青蛙設計 frog design 執行設計總監 Executive Design Director

陳凱翔 Kevin Chen / One-Forty創辦人

費樂理 &林思玲 Larry Philbrook / 文化事業學會 ICA (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) 引導師

蔡宇哲 / 哇賽心理學 總編輯

石田智絵 & 林靜瑩 Ishida Tomoe & Chingying Lin / Neuromagic Facilitator

李明 Lee Ming / 版塊設計 創辦人&總監

王冠人 Kevin Wang / Amazon Web Services Product Designer

陳翰申 Han-Shen Chen / Amazon Web Services Taiwan Limited Product Design Lead

吳庭安 T.A. Wu / 春池玻璃 W 春池計畫主理人

曾韻如 Rice Tseng / Grab Principal Product Designer

郭正澔 Nelson Kuo / 唐碩體驗創新諮詢 TANG Consulting 新空間體驗執行總監/策略師

曾文杰 Parks Tzeng & 邱司唐 Dorian Chiu / 華碩電腦 華碩設計中心 使用者經驗設計處 副處長 & 設計經理

施子薇 Jill Shih / 大慶證券 CXO

張志祺 Chih-Chyi Chang / 簡訊設計 共同創辦人

林鑫保 Oliver Lin / 台灣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

林華慶 Hwa-Ching Lin /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局長

郭藺瑩 Lydia Kuo / Verizon Media Senior Design Manager

唐聖凱 Sheng Kai Tang / Microsoft HoloLens 首席設計師

石井裕 Hiroshi Ishii / MIT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Professor

Alan Shen / Riot Games Principal UX Designer

許竣棠 Neo Hsu / 台灣國際航電 Garmin 使用者經驗部主任

陳威帆 Taco Chen / 四合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暨製作人

王千睿 Manfred Wang /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

蔡偉彬 Gary Choi / 羅技電子 Logitech 資深設計經理

黃帥豐 Steven Huang / 明基電通數位生活設計中心使用經驗設計處 處長

宮保睿 Paul Gong /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助理教授

曹先進 Arthur Tsao / 先進國際顧問公司負責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