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ne-Forty 陳凱翔:以社會設計在NGO裡掀起以東南亞移工為中心的人本革命

Sophia Wu

Sophia Wu

2021/5/11

採訪:Sophia Wu, Jeff Sia

撰稿:Sophia Wu

kevinchen-00.png

想一窺非營利組織,如何將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,實踐的淋漓盡致嗎?2020年的金點設計年度特別獎,頒給一個非營利組織 One-Forty,獲獎作品為「好書伴學習包」。這個計畫是讓假期太少或距離太遠,無法前去上 One-Forty 「移工學校」實體課程,卻仍想要受教育的東南亞移工,也有機會能夠參與課程的教材包。One-Forty 的創辦人陳凱翔,是一位台灣本地難得一見的社會設計實踐家。六年來,他從組織草創時期,就這樣由一位企管系畢業的學生,從自己的生命觀察和商學院訓練出發,逐漸打造一個深刻同理移工處境,志在改寫他們的台灣旅程的團隊。

kevinchen-01.png

One-Forty 以「好書伴學習包」榮獲2020金點設計年度特別獎

kevinchen-02.png

「好書伴學習包」的募資計畫,協助無法外出上課的移工也能充實自己

One-Forty:為移工創造夢想舞台,傳達移工精彩的生命故事

One-Forty 的中文名稱是「四十分之一」,這個數字象徵著在台灣的七十萬個移工的日子,他們每個月平均不到一天休假,從事家庭看護或工廠勞工工作,卻仍然有夢想,仍然努力耕耘自己的生活。

來到 One-Forty 在台北圓山的創新中心的辦公室,看著牆上掛著的組織精神標語,便足以發現這一個非營利組織的獨特性。不主打悲情訴求的刻板印象,我們透過One-Forty 看見的移工,總是有血有肉、眼神發光,帶有獨特的故事。不只為了生活而工作,更有自己的夢。那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,刻劃出一個個立體的人型,把在台灣的我們,與同樣生活在此,且支撐起台灣社會重要勞動力的移工之間的距離,都拉得更靠近了。

kevinchen-03.png

2020年底在高雄舉辦的「轉機:台灣」年度攝影展

One-Forty 擅長以多元深刻的手法訴說故事,無論是到高雄舉辦年度攝影展,緩緩撕下大家眼中「外勞」標籤;或是在在華山舉辦混 (Mix) 音樂節,給予台灣這片土地上不同種族、國情與文化的人,一個展現自我音樂創作的舞台。這些種種多元的活動與策展不斷,一年一年的彼此薪火相傳。台灣的大眾才開始知道,原來在「移工」的標籤之下,有著各種人。有愛好寫詩的文學家、有喜好攝影準備辦展的攝影師、有在 Mix 舞台上演唱自創歌曲的歌手等等。

以移工的視角發現需求,挖掘故事,貼近他們的生活。即便是只有四十分之一的日子,能不為工作而忙,稍稍為自己而活,One-Forty 都堅持深度的陪伴並支持移工。

kevinchen-04.png

於華山舉辦的「混音樂節」。用印尼文“Tambah”喊安可吧!移工也能是樂團主唱

找到人生的熱情:對世界保持好奇,就能找到需要自己去耕耘的角落

人如何找到自己此生真正想做的事?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問,不是自己究竟有什麼能力,而是究竟該把能力投身在哪一個領域之中。「我一直都很想從事與非營利組織相關,可以關心社會的工作,但當時我還不確定要關注什麼議題」於是,陳凱翔大學畢業之候,開始了為期半年的探索。在前往菲律賓的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的期間,他結識了一群在地的朋友。那群人之中,有不少人的親友都在台灣工作。「你回台灣之後,你可以去找他們喔!」或許只是菲律賓友人一時的玩笑,但凱翔當真了。

kevinchen-05.png

One-Forty 的夥伴正在引導移工朋友使用「好書伴學習包」來學習

「一開始並不是因為純粹具有善心,而是覺得好奇,覺得好玩。」就這麼的,曾經在東南亞旅遊的他,第一次在台灣接觸到在台生活的東南亞移工。由於彼此之間有朋友牽線,因此認識更深了。他們找他去做菲律賓教堂的禮拜,並且到中山北路上的菲律賓百貨逛街。明明身在台灣,卻浸泡在異文化之中。他享受這種生命的見證,並開始逐漸的明瞭這些來自印尼、越南、菲律賓、泰國的朋友,在台灣是怎麼樣在生活的。看得越多,越是明白他們為何而來,遇到什麼困境,又在他們離開台灣之後他們希望能夠做什麼。

kevinchen-06.png

上過 One-Forty 理財課之後,喜歡買衣服的移工 Vivi 終於在印尼開了衣服店

他發現,許多移工都想要在回國後,以他們在台灣多年打拼存下的積蓄開店或經營小攤販,卻又不知道該如何經營,而恐有營運不善而賠光積蓄的風險。這是移工真實的需求,卻也是一個目前沒有人在回應的問題。冥冥之中,從一顆好奇心出發之後,他的際遇就這麼啟發他連結自己過去在企管系的所學,發起了「移工商學院」的三個月短期計畫,教授移工返鄉創業所需的基礎財務營運等課程。就這麼的,基於成全移工的夢想的初衷所長出的點子,為了不斷的向下扎根,從短期計畫到以長期組織的回應移工需求,陳凱翔與夥伴一同創業,One-Forty 正式成立。

即便投注在移工議題上已有七八年的時間,他還是不斷的在學到新知,擁有收穫。「Be humble,當我們始終保持好奇,就能持續發現還沒有被解決的問題。」

Redesign NPO:以專業實踐與品牌形象等,重塑大眾對於非營利組織的想像

你對於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印象是什麼?「我們希望打破非營利組織只是在做愛心,有善念就可以的刻板印象。」從創辦 One-Forty 的第一年開始,Redesign NPO 便是組織的核心目標。陳凱翔希望 One-Forty 雖然是非營利組織,但也能具有專業形象,成為別人積極憧憬的職涯選擇,一個大學畢業生可以嚮往的工作。

「在非營利組織待下去,很需要專業!募款、計畫、評估社會影響力等,都是很重要的能力。」為了形塑專屬於One-Forty的組織文化,他們訂定了六個核心精神,如快速地學習、以人為本從移工角度出發、保持謙卑等等。這些原則,都掛在辦公室的牆上,時時提醒每一個人,以確保無論在 One-Forty 當中,成員負責什麼樣的工作,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,都能擁抱一樣的精神,有創意地去推動移工議題,給予所有來參與展覽或活動的民眾一個好的體驗。

kevinchen-07.png

One-Forty 的團隊,與非營利組織少見的 Marketing Manager 徵才宣傳

這六年期間,One-Forty 長成了一個有10個全職員工、5名兼職,和40位志工的團隊。他們的組成多元,也透過多元專長的背景,激盪出創新的火花,成功的成為了許多人憧憬,及很想要加入的非營利組織。他們甚至建立自己的品牌書(Brand Book),以視覺設計、文字調性與影像訴求等,確立自己的非營利組織品牌。以確保每一個人在與One-Forty 接觸的時候,能清楚明白他們是誰,有什麼願景。以此讓新加入的夥伴,與外界民眾,都能聚焦並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僅僅是一則 2019 年招募品牌行銷專員(Branding Specialist)的臉書貼文,便有高達近 900 個人按讚。下方,有著許多對於 One-Forty 的待遇、內部組織培訓與福利制度都充滿嚮往的年輕人留言。他們真心渴望,甚至爭先恐後的想要加入這一個團隊。過去,誰會想到在第一線關懷社會議題的非營利組織,也會需要品牌行銷人才呢?是 One-Forty改寫了年輕人心中,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所代表的意義。

kevinchen-08.png

獲得眾多響應的徵才文,反映出 redesign NPO 的願景的成功

如何貫徹社會設計:在團隊心中埋下社會設計的種子,在移工議題上開出以人為本的花

從 One-Forty 前三年草創期開始,他們便已嘗試各種傳統非營利組織未必會涉及的領域。他們舉辦展覽、開辦移工學校、經營社群與部落格,並創作擴散力強的影片。至今,他們只有不斷地把計畫做得更深,把影響力不斷地擴大。然而,在第一線觀察並且做事的同時,他們更要確保他們理解移工的需要,並且真正的產生影響力。「每個公益團隊都會說自己做的是有意義的事。於是,更重要的是,除了相信之外,我們有沒有辦法用扎實的研究來說明真的有幫助」

帶著這樣的信念,陳凱翔以自己大學畢業後在顧問公司工作時,協助企業重新設計顧客旅程,與設計CSV (creative share value) 的經驗,將當初應用的社會設計 (social design) 方法,帶到 One-Forty 的運作之中。「社會設計是我們團隊之中,每一個人工作的基本準則。」他提到,One-Forty 既然秉持著這樣以人為本的精神,則面對移工議題時,他們是以「旅程」的完整角度在了解移工的需要,而非僅只專注在單一的事件上。他們不斷的思考移工在台灣的這段旅程之中,會遇到哪一些問題,且團隊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。

kevinchen-09.png

One-Forty 會定期前往東南亞做田野,以確保能深刻建立「移工」旅程為本的理解

在組織越來越大的同時,為了要在組織之中落實,並讓每一個同仁都能認識並應用社會設計的精神。因此,他們開發了一套 Toolkit Card。那一組卡片,能作為他們開會時的工具,協助他們畫出 customer journey map,或是以六頂思考帽的方法論去解析並思考。此外,為了避免組織中因為職務分工,而與移工距離越來越遠,失去了對服務對象的同理與敏感度,因此不分工作的組別,One-Forty都會請同仁跟移工面對面接觸,在各種舉辦的活動之中輪流上場支援,確保既切的接觸。

kevinchen-10.png

One-Forty 組織內部實踐社會設計時所使用的Toolkit Card

而在實踐社會設計時的組織分工與角色安排上,則除了設計師之外,更有 (1) 前期負責去東南亞進行田野調查的人,他們具有人類學的概念,會去協助團隊理解,例如從印尼來到台灣工作,會有什麼障礙或是需求,藉此深化我們以移工為本的 human-centered 的了解。再者,(2) 在 prototype 的階段,則需要多元的背景的同仁的貢獻,例如移工學校,則需教育專業的人才來設計教案並教課。爾後,(3) 設計完成之後,又需要具有行銷思維的人,來協助我們將計畫推廣給群眾知道。最終,(4) 需要有人來檢驗這次設計的社會影響力,以研究去評估與調查,嚴謹的檢驗該次的成果。

kevinchen-11.png

陳凱翔與我們熱情的介紹 Toolkit Card

如今,在實踐以人為本,創造了足夠的信任的品牌形象之後,目前已經有六萬多個移工加入了 One-Forty 的社群。許多人參與著他們的計劃,他們在移工社群從默默無聞,到具有知名度。當他們知道接觸的團隊是願意傾聽的 One-Forty,也都很樂於分享並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
此外,身為非營利組織的他們,更以這樣多數人直覺與我們生活遙遠的東南亞移工議題,與台灣人創造了連結、激發了感動,而獲得許多大眾的募款支持。他們以深刻的敘事觀點,協助大眾理解「協助移工,並不只是在幫助外國人。有多少台灣家庭或中小企業,是靠著移工在支撐。」以揭露一個簡單卻容易被忽略的事實「這些移工,其實與大家緊密的連結在一起。」

kevinchen-12.png

One-Forty 的辦公室牆上,掛著團隊的核心精神「以人為本」

歡迎各位蒞臨 IxDA 5/15的社會設計演講,來聽陳凱翔親自與你分享他們如何以社會設計,去勾勒出移工的立體形象,建構出一個非典型的非營利組織,獲得金點設計獎與社會眾多募款者的支持,並且和移工建立起深厚的友誼,進而改寫移工以血汗與青春寫下的台灣旅程。

       

Credit

撰稿者:Sophia Wu 吳思亞 / wuhuliedreamer@ixda.org.tw

採訪:Sophia Wu, Jeff Sia

攝影:Vicky Hsu, Laura Chen, Judy Fan

編輯:De Jiun Lee, Leona Lin, Lindsay Hsieh

       

✍ 看更多精彩的講者會前專訪:(依發布時間排序)

陳潔如 Sabrina Chen / 若水國際/Flow, Inc CEO

唐玄輝 Hsien-Hui Tang / 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 教授

呂奇晃 Chaz Lu / 青蛙設計 frog design 執行設計總監 Executive Design Director

陳凱翔 Kevin Chen / One-Forty創辦人

費樂理 &林思玲 Larry Philbrook / 文化事業學會 ICA (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) 引導師

蔡宇哲 / 哇賽心理學 總編輯

石田智絵 & 林靜瑩 Ishida Tomoe & Chingying Lin / Neuromagic Facilitator

李明 Lee Ming / 版塊設計 創辦人&總監

王冠人 Kevin Wang / Amazon Web Services Product Designer

陳翰申 Han-Shen Chen / Amazon Web Services Taiwan Limited Product Design Lead

吳庭安 T.A. Wu / 春池玻璃 W 春池計畫主理人

曾韻如 Rice Tseng / Grab Principal Product Designer

郭正澔 Nelson Kuo / 唐碩體驗創新諮詢 TANG Consulting 新空間體驗執行總監/策略師

曾文杰 Parks Tzeng & 邱司唐 Dorian Chiu / 華碩電腦 華碩設計中心 使用者經驗設計處 副處長 & 設計經理

施子薇 Jill Shih / 大慶證券 CXO

張志祺 Chih-Chyi Chang / 簡訊設計 共同創辦人

林鑫保 Oliver Lin / 台灣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

林華慶 Hwa-Ching Lin /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局長

郭藺瑩 Lydia Kuo / Verizon Media Senior Design Manager

唐聖凱 Sheng Kai Tang / Microsoft HoloLens 首席設計師

石井裕 Hiroshi Ishii / MIT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Professor

Alan Shen / Riot Games Principal UX Designer

許竣棠 Neo Hsu / 台灣國際航電 Garmin 使用者經驗部主任

陳威帆 Taco Chen / 四合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暨製作人

王千睿 Manfred Wang /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

蔡偉彬 Gary Choi / 羅技電子 Logitech 資深設計經理

黃帥豐 Steven Huang / 明基電通數位生活設計中心使用經驗設計處 處長

宮保睿 Paul Gong /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助理教授

曹先進 Arthur Tsao / 先進國際顧問公司負責人